奇美拉1986年坦歼计划 - 被误会的学生毕设

奇美拉是英国坦克技术学院(STT)的一所研究设计,旨在开发一种可以利用当时已经落后但尚在服役的酋长底盘。值得注意的是50年代也有另一个奇美拉计划,不过那是个重型坦克项甩,而这个更接近于坦克歼击车;英国人本身就有回收代号的习惯,比如挑战者就是从二战回收的代号,不过还是事先声明,50年代的奇美拉和1984年这个奇美拉没有任何关系。

该项目是英国 LAIC(长期装甲步兵课程)的一部分,前身是坦克技术课程。由于军方推动的步兵机械化进程,最终被重新命名,这也意味着步兵需要理解操作装甲车辆的技术方面知识。

这种款奇美拉起源于 1984 年,是多塞特郡博文顿皇家装甲军团中心的装甲学校 LAIC 第 35 期的一个产物。那期的课程是研究怎么廉价且有效利用的利用酋长底盘上制造坦克歼击车,虽然是废物利用,不过可以利用最新的乔巴姆装甲和其他技术,而最低要求是要在生产及操作上都较新型的挑战者1型主战坦克便宜且简便。

最终的设计就是二战款的坦克歼击车,外型上甚至有点像三号突击炮或是四号坦克歼击车;酋长的砲塔被移除,主砲被放在了车体的战斗室中,主炮没有射界,只能通过车体的移动整来瞄准。

这个设计就和他的祖先一样有几个同通的优缺点。首先是车体的轮廓更低,主炮也允许安装更强大的选项,而且炮塔省去的空间可以放置更重的装甲。缺点也非常的明显,这样的坦克没有行进射击的能力,也不能应对侧后的威胁,所以他只是一防守及伏击用的坦克,需要预设多个炮位以方便射击后转移。

这东西的评价基本上就和二战后的对坦克歼击车的评价一样,首先功能有限,只能作防守之用,其次其只能通过车体转移来瞄准,如果敌人不在他目向的位置内,它就是个活靶子,而且在炮位上要保持瞄准,那就要一直开着发动机,这也会暴露其位置;如果履带损坏,这东西也就基本报废了,要不弃车要不原地等死。

除此之外,奇美拉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车体太长了。本来的酋长的车体就长,奇美拉的车体还加长并增加了一个额外的负重轮,这是因为加装了乔巴姆正面装甲的重量,乔巴姆装甲的重量几乎是挑战者 1 的两倍。而新增的负重轮有助于将重心转移至中心。德国人和俄国人在二战时都发现过这个问题(美国人:怎么还有人省钱不造炮塔的),特别是在后来各种重型坦歼上,主炮及装甲都堆在正面会令前部的悬挂过载,所以他们通常会在前两个负重轮换成纯钢的,或是增加车体的长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情况。

主炮是 L11 120 MM线膛炮,其带有 1980 年代早期的火炮基准系统反射镜和炮口上方的护罩。有时候也记载为使用 XL30 120 毫米火砲,这是一种威力更强大的 120 砲,最初是为 MBT-80 MBT 设计的。XL30 虽然威力更大,但其炮管是比 L11 更短的,并且可以新型的CHARM 弹。

正面装甲可以说是其最大的优势,得益于炮塔省下的重量,它的正面装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厚实。它的正面是 610 毫米到 700 毫米厚的乔巴姆装甲,算上倾斜的角度,可以达到相当约 1400 毫米的RHA水平。不过这装甲的代价就是每边两吨的重量。首下装甲就是英国的传统艺能,只有 110 毫米的 34度倾斜钢装甲,反正不能指望他能挡下任何坦克的炮弹了,甚至还得小心一些小口径钢针。不过考虑到这坦克大部份时间都应该是半埋式部置,所以首下问题应该不大。

战斗室首上往上的倾斜的位置是一块 122 MM的装甲,并以 80度角倾斜,理论上也可以提供不错的防护。侧面装甲分为上下部份,以履带位置作为分界,上方厚下方薄。前半上方的的侧面装甲厚度为 310 MM,后半则只有 40 MM。前下方的装甲也是40MM。后半则为 25 毫米。侧面还有一套”巴祖卡”裙甲保护,而在裙甲的前半还额外覆盖了一层 30MM的间隙装甲。奇美拉的装甲总重为 32.5 吨。

“注:巴祖卡是英国人对裙甲的称呼,起源自40年代未”

奇美拉使用了最新型号的 L60 多燃料发动机提供,可能是 12A/N 型号(以前称为 14A),功率为 750 马力。到了这个时候,L60 的许多旧问题已经得到纠正,尽管有时候仍不太稳定,至少性能比早期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还建议过安装R&R的 MBT-80 发动机以取代 L60。MBT-80 的发动机是 1500 马力的,而且可以增压到 2000 马力(挑战者最终使用的是更常规的1200马力发动机)。

车组由四人组成:车长和砲手在右侧;驾驶员和装填手在左侧。车长和装填手都有自己的舱口,而其余两人没有,所以他们也得通过这两舱口进出。车长配备 4 个瞄准镜,装填手配备 5 个瞄准镜,砲手有自己的日/夜热成像系统。位于主砲上方和装填手的舱口上各有一门 .50 重机枪武器站提供近距离保护。

奇美拉1986年坦歼计划 - 被误会的学生毕设

1984 年 Chimera 坦克歼击车的手工图纸,绘于 1984 年。它与官方文件中的图纸非常吻合,可能是与该项目有关的原创作品 - 来源:Army.ca(加拿大陆军网站)

1985 年,该设计造出了一个大型木制模型,并提交给国防部和英国带头的坦克专家委员会审议,它被认为成功地实现了设定的目标,并且该项目被有效地归档,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合格了。

也就是这东西更像是一群学员的作业,所以这计划自然是不会有后续的,英国陆军也没打算对剩余酋长坦克进行改装。倒是有一个英国官方的计划一直被误以为是奇美拉,那就被误称为” 猎酋长”的战斗试验平台或 CTR。这东西是 FMBT-70 计划的一部分,和奇美拉没有任何关系。

另一个说法则出自一本书,“坦克大战坦克”,一本由肯尼斯·麦克西 (Kenneth Macksey) 于 1988 年出版的一本书,内容是基于20 世纪的装甲冲突而生的插图故事。它涵盖了坦克的建造、发展、技术、战术和战略,内容从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到 1973 年的赎罪日战争。本书的最后一章涉及“假设情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虚构历史,情景是华沙即将在中欧某处的入侵北约。麦克西为此给北约部队假设了一款家底里最先进坦克歼击车“歌利亚”。然而他用的图却是引自真实的奇美拉坦克歼击车,这也是坦克史或是坦克伪史上少有”弄真成假”的时刻了。在他的书里,歌利亚被描述为正面可以承受苏联最新型 APFSDS 的正面打击,同时可以在超过 1000 m 击败苏联最新型的 MBT。

不过作者在书中将这款坦克标为了40吨而且有600MM的防护,这个数据也成为了后来引用这款坦克时常会提到的数据。实际上面就提到了奇美拉光装甲就重32.5吨,而且防护远比这个数据好,所以40吨是不怎么可能的。

奇美拉1986年坦歼计划 - 被误会的学生毕设

1986年,加拿大陆军的Corps 86兵棋推演当中,有人加入了这种实际不存在的装甲车辆,作为导弹坦克歼击车的补充加入机械化步兵单位里。直到前些年的电子游戏《战争游戏:空地一体战》中,又给加拿大陆军加入了这种空想战车,实际上这车跟加拿大一点关系也木得。

奇美拉1986年坦歼计划 - 被误会的学生毕设

书里设想的 1990 年代战场。北约部队在左边,小村庄里有歌利亚坦克歼击车

奇美拉1986年坦歼计划 - 被误会的学生毕设

侧视图。资料来源:坦克大战坦克

奇美拉1986年坦歼计划 - 被误会的学生毕设

插图展示了战斗中的歌利亚坦克歼击车。资料来源:坦克大战坦克

奇美拉1986年坦歼计划 - 被误会的学生毕设

Chimera 坦克歼击车的 3D 模型,可能由私人建模师完成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