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相情愿“

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性质:

科学性: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发展规律等进行了客观、准确的揭示和论证。它建立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人类知识成果的正确总结和概括之上,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反对一切旧的、不合理的观念和制度。它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服务。

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阶级性: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

开放性: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它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地吸收新的思想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

创立背景:

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西欧取得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迅猛发展的同时,其固有矛盾日益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阶级对抗愈发尖锐。无产阶级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自然科学前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理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自然规律、打破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创造了条件。

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合理内核” 辩证法思想,以及费尔巴哈哲学的 “基本内核” 唯物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发展。

基本理论:

①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探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强调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其重要原理包括物质存在形式原理、实践本质原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

唯物辩证法:回答了 “世界怎么样” 的问题。其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通过对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阐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状态和方向,与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立。

认识论:围绕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基本观点:

实践观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辩证和历史统一观点: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建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它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实践意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指导无产阶级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为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关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文明进步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