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01

万历朝鲜战争:大明帝国的抗日援朝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产生了自大心理,不仅有吞并朝鲜之心,还把矛头直指大明。在给家臣一柳直末的信中有“唐国迄”的字样。而在结束九州征伐之后,他在给夫人北政所的信中更是有“余生存中必加唐土于我版图”之句。由此可知,丰臣秀吉觊觎大明的野心昭然若揭。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纵观中日两国的交往史可知,日本历史上曾经非常落后。汉代,日本列岛上还只是一些倭人部落,处于奴隶制社会。待至魏晋南北朝时代,百济学者王仁进入日本,带去《论语》、《千字文》等儒家经典,这是日本有文字和儒学之始,正是这时候日本才建立起初步的统一文明。

颇有意思的是,日本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后发展起来,总会产生一种自大心理,认为可以挑战中国。唐代的白江口之战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大唐帝国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日本惨败。可以说,这次海战令日本国策迅速转向,从而明白其国力与大唐帝国相比有很大差距,日本开始大量向唐朝派遣留学生,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其后一千多年里,日本没有挑战中国。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丰臣秀吉的统一日本,可以说是日本野心的再次膨胀。其侵入朝鲜的借口是“借道入明”,但这个理由被朝鲜拒绝,于是日军侵入朝鲜。

彼时的朝鲜,重文轻武,所谓的“生平二百年,民不知兵”。在朝鲜家庭中,假如兄弟中有人从文,则坐于堂上,有兄弟习武则坐于堂下,被人看不起。可以想象,在这样的风俗习惯中,面对气势汹汹的日军,朝鲜是很难抵抗的。事实正是如此,战争初期,朝鲜一路溃败,国王宣祖奔逃至义州避难。面对如此危急情况,朝鲜首先想到的是寻求“上国”明朝的保护。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这是大明帝国出兵援朝的基本历史前提。

其实,大明出兵援朝颇费了一番周折。一开始,朝鲜请求“入辽内附”,但这个要求被明朝拒绝。理由显而易见,朝鲜作为属国,是以大明帝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的一部分,朝鲜半岛处于事实上的自我管理状态,大明只需要一个名分就行,而不需要对朝鲜担负什么责任。而“内附”的后果是,大明帝国必须对朝鲜半岛担负起各方面的责任,包括军事、经济、人口护养等等。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负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朝拒绝朝鲜“内附”的要求是明智的。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在明白“内附”不成后,于是朝鲜专注于“请兵”。

对于朝鲜的“请兵”,明朝一开始抱有怀疑态度,认为可能是朝鲜与日本联合攻明的计策。后来消息越来越确切,于是大明帝国转变态度,但在是否出兵援朝的问题上也产生了争议。

与此同时,朝鲜向大明派遣的使臣柳梦鼎、郑昆寿等人,在“请兵”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朝鲜请求出兵的理由主要有3点:

第一,朝鲜几百年来“事大至诚”,按照朝贡体系来说,作为小国的朝鲜遭受战火,大国理应出兵救援。

第二,朝鲜使臣认为,正是因为阻挡日本入侵明朝,拒绝了日本“假道入明”的要求,朝鲜才遭日本侵略,因而明朝应当援助朝鲜。

第三,唇亡齿寒,假如朝鲜无法抵抗日本,明朝就会失去藩篱,面临日本长驱直入的危险。所以,朝鲜“不特为小邦计,实为天朝计也”。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总之,明朝援助朝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朝鲜提出的“请兵”理由,明朝还是认可其“事大”历史的,无论从大义名分还是从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来说,认为应该出兵朝鲜。而在另一方面,援助朝鲜也是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对于保护辽东边境的安全至关重要。最终,明朝派出大军援助抗倭,取得了胜利。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对于这次战争,中日韩三国史书有不同记载,中国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韩国称之为“壬辰倭乱”,日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那么在三国的历史教科书中,又是怎样描述这场战争的呢?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万历朝鲜战争”没有什么描述,只是对戚继光抗倭有相当程度的描述。虽然都是“抗倭”,但戚继光抗倭与“壬辰倭乱”的“倭”不是一回事。“万历朝鲜之役”中朝联军的胜利,对其后东亚三百年的和平奠定了基础,为何我们的教科书没有详细描述呢?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主要一点是,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事情不是中国历史叙事的主流,因此没有必要当做关键叙事。

但是在韩国历史教科书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长达四页,可谓详细。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只有几个段落。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韩国、日本历史教科书对“万历朝鲜战争”的描述,分析一下他们的小心思。

02

韩国历史教科书对“壬辰倭乱”的描述

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朝鲜半岛的历史存在感是比较低的。但是在韩国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的历史存在感是非常高的。主要一点在于,历史上,朝鲜半岛与中国紧密相连,曾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中国直接管辖,比如汉四郡。后来汉朝的势力退出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不断出现一些国家,但这些国家也主要是奉中国为正朔,是中华上千年朝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韩国历史教科书,满满的中国元素

特别是明朝,在韩国的历史存在感尤其高。

对于“壬辰倭乱”,我们来看韩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段落的命名:

倭乱的爆发与克服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我们说“中国”在韩国的历史存在感高,是相对而言的。换言之,几千年来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密切,谈到朝鲜半岛的历史就离不开“中国叙事”。这种情况,其实不仅表现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上,与周边国家比如越南也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假如脱离了“中国叙事”,他们本国的历史就很难叙述。不仅很多史料由汉文写成,“中国”也是他们历史的直接参与者。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韩国历史教科书,满满的中国元素

但是在韩国历史教科书中描述的“壬辰倭乱”里,“中国”的历史存在感却没有史实中那么高。

这是为什么呢?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我们来看一下韩国对这段历史的基本描述:

朝鲜因长期的和平而疏于国防,对战争的准备不够充分,最终,朝鲜无法阻止用枪的日军,踏上避难之路的宣祖向明国求援。

接下来的篇幅,就是描述了朝鲜方面的节节胜利和日本的节节败退:

水军与义兵的活跃与路上官军接连失利不同,在海上,李舜臣率领的水军屡获胜利。由于水军的胜利,朝鲜扼守了全罗道的粮仓,并瓦解了日本通过大海运送武器和粮食的计划。前任官吏、儒学家、僧侣等也召集农民进行义兵。义兵利用熟悉的地形,以较少的兵力给日军以重创。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图示: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从韩国的描述和图示可以看出,朝鲜方面对日军的节节胜利,起主要作用的是李舜臣率领的水军、朝鲜义兵,以及朝鲜方面使用的大炮和龟甲船。而对于明朝军队的援助,则刻意淡化了。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当然,韩国方面并没有完全抹去明军的援助作用,只是把这种援助作用变成了“辅助”,明军进入朝鲜后,与朝鲜军队收复了平壤城,韩国方面的叙述是“朝明联军收复平壤城,并在权栗岛幸州山城击败日军”,对于明军的援助作用,韩国的描述只是略微提了一笔,后面则是:

加强军事力量的朝鲜很好地抵御了日本军队的侵略,战局不利的日本的丰臣秀吉死后,开始撤离朝鲜。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韩国历史教科书对“万历朝鲜战争”的描述,不仅让人怀疑明军对朝鲜的援助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起主导作用呢?还是起辅助作用?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当然,韩国人的小心思很明显,淡化明军作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总是有客观事实存在的。也总是有另一个角度的叙事,那么,日本方面对“万历朝鲜战争”的描述是怎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

03

日本历史教科书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把侵略说成是“朝鲜出兵”

从命名上可以看出,韩国把“万历朝鲜战争”命名为“壬辰倭乱”,具有是非鲜明的立场,也即日本对朝鲜的战争就是侵略,“倭乱”更是有“矮化”日本的成分。

但颇有意思的是,日本对这段历史的描述直接命名为“朝鲜出兵”,把侵略改成“出兵”,刻意淡化了是非曲直,毫无疑问,具有“美化”侵略战争的成分。对于日本来说,美化侵略战争也算他们的老把戏了。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日本对这段历史的基本描述是:

统一日本后的丰臣秀吉有一个宏伟的野心,征服明民,迁移都城。甚至设想连印度也征服。

1592年,秀吉派出15万大军出兵朝鲜。在日本武将的带领下,迅速占领了首都汉城。击败了朝鲜,并进入朝鲜北部。但是,朝鲜方面李舜臣率领的水军活跃起来,由于明朝的援军等原因,日本军队被击败,并撤退以与明朝和平相处。(文禄之役)

1597年,与明朝的谈判破裂,秀吉再次派遣了14万人的大军,但是,由于明朝的反击,这次没能从朝鲜南部前进,第二年,丰臣秀吉去世了,他的军队撤出。(庆长之役)

经过两次战争,朝鲜的国土和人民生活荒废了,此外,丰臣秀吉的家族控制被动摇,由于丰臣秀吉在派遣部队时花费了巨大的费用和军事力量,德川家康同意派遣部队到朝鲜,虽然到九州去了,但没有渡海……

通过日本教科书的描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两个特点。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首先,通篇没有提到这是侵略战争,基本上采用的是“上帝视角”,叙述非常冷静、甚至可以说非常冷淡,只是简单提了一下经过丰臣秀吉两次发动战争,“朝鲜的国土和人民生活荒废了。”

其次,日本教科书描述的作战对象主要是明朝,第一次日本军队被击败,是因为“明朝的援军等原因”,所以撤退“与明朝和平相处”。第二次日本军队的失败,是因为“明朝的反击”。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与韩国教科书的一个很大不同,韩国教科书刻意淡化明朝对朝鲜的军事援助,明军起到的更像辅助作用,而击败日本军队的是朝鲜军队。但是,日本教科书的描述虽然简单,但明确指出是明朝起到的作用更大,战争和谈判的对象是明朝而不是朝鲜。

鉴于韩国历史叙事中有很多对本国历史的改造(动了很多手脚和小心思),日本方面的描述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事情显而易见,丰臣秀吉第一次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就直接占领了汉城,这说明朝鲜军队不堪一击,正因如此,朝鲜才向明朝请求“入辽内附”,在明朝拒绝这一要求后,朝鲜又派使臣来到明朝,请求出兵援助,正是因为明军的援助,才打败了丰臣秀吉。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这是一个基本历史事实。换言之,假如朝鲜军队像韩国教科书中描述的那么厉害,怎么会被日本占领了首都?宣祖怎么还会逃到义州?怎么还会向明朝请求“入辽内附”?怎么又派使臣“请兵”?

所以,我们通过日本历史教科书的描述,也揭破了韩国方面对这段历史描述,是动了手脚的。

那么,从客观角度来说,“万历朝鲜战争”中明军的作用,是怎样的呢?

04

明军在“万历朝鲜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相比于韩国历史教科书,朝鲜古代史籍的记载更加准确

万历朝鲜战争以日本侵略者的失败,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长达数年的战争给朝鲜半岛带来深重灾难,耕地大片荒芜,农民流离失所,全国人口锐减。而明军对朝鲜的援助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虽然在战争中也有失误,但总体上战果辉煌,遏制了日本妄图挑战朝贡秩序的企图。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相比于韩国教科书,朝鲜古代史籍对“万历朝鲜战争”的描述就客观多了,带有更多感情色彩。

不能忽略的是,朝鲜遭受日本侵略时一败涂地,无奈之下先是请求“内附”大明,被拒绝后又派遣使臣向明朝“请兵”。朝鲜的军事力量为何如此不堪一击?主要是朝鲜在立国上百年时间里,修文偃武成为举国风气,对外不是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战争规模都很小,和平时期占主流。

1592年4月,日本在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宣祖在北逃平壤时收到的战报都是溃败,在这种情形下,朝鲜举国沮丧,《李朝宣宗实录》载:“不但士庶皆言国势必不复振……有识缙绅辈亦以为终必灭亡,朝臣扈从者百无一二,人心已去,不可尽责。”当临津江防线崩溃的消息传到平壤后,宣祖和他的大臣们又准备弃城逃跑,导致愤怒的平壤百姓向他们扔石头,拦住了王室。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国王和大臣们只得表示要坚守平壤,才平息了民愤。但即便如此,不久之后宣祖还是逃到了义州。

对于深陷战争困境的朝鲜百姓和王室来说,明军的到来,他们自然充满感激之情。1593年1月,明军一战而下平壤,扭转了战局。当听到平壤大捷后,大臣们对宣祖激动地说:“对于捷报不知道说什么好。”宣祖说:“皇恩浩荡,无以言表。”平壤之役后,朝鲜全国对明军的拥戴达到高峰。朝鲜王室决定“竭一国之力,以奉天朝将官。”特意为明将李如松立了一座碑和供奉他的生祠。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当明军与日本谈判时,朝鲜国王对明军的信任无以复加,朝鲜国内有人批评明军不战,宣祖说:“没有明军,维持不了国势,是战,是守,只能依靠明军,只要明军在,民心稳定,日军也会有所顾忌。”

宣祖之所以信赖明军,是因为他亲眼看到朝鲜官军的溃败情形,百年来朝鲜一味重文轻武,不重视军事力量的强大才是守卫国土的根本,对于朝鲜的不修武备,连朝鲜主持军务的备边司官员都说:

我国本无兵之国也,虽有数百之如人形者,自外貌见之已为寒心,天将讥之曰:“朝鲜之兵手持柳杖,望若缟羊。”我国之不武甚矣。

朝鲜武官对本国士兵很失望,甚至不惜说出“看外貌就觉寒心”这样的话,更不用说实际战斗力了!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日本的侵略给朝鲜带来极大破坏。朝鲜史籍载:

贼来之后,残酷之祸,七路皆然,其中岭南之受祸,又甚于他道……洛江之东,晋阳之南,无复烟火,冻馁之极,人亦相食,饿殍相被与道路,冤哭上彻于九霄……

兵无修备,国王逃跑,百姓遭殃,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明军的援朝是多么重要。一举收复平壤后,朝鲜大臣柳成龙言:“臣观黄海一路之民,久为贼所侵害,闻天兵之至,率多尽力供顿,或有以壶浆、斗饼迎候者……”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客观说来,明军两次入朝抗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不是如韩国教科书描述的那样只起到辅助作用,刻意淡化明军的战斗力。

长期以来,朝鲜奉行的是“事大主义”,也即尊奉大明帝国为正朔,而在明军援助朝鲜令日军败退后,朝鲜对大明的尊奉更是达到一个高峰,其中“再造之恩”的感恩意识在朝鲜君臣上下形成。对于明军的作用,朝鲜宣祖更是直言不讳地说:

今此平贼之事,专由天兵,我国将士,不过或随从天兵之后,或幸得零贼之头而……(《扈圣宣武清难功臣都监仪轨》)

对大明感恩的心态充分流露。

总之,从朝鲜古代史籍的记载可知,相比于韩国历史教科书的描述,朝鲜古籍的记载无疑更客观。

结语

对于“万历朝鲜战争”,韩国和日本历史教科书的描述都不客观,换句话说,都是“动了手脚的”:韩国方面刻意淡化明军援助的主导作用,而把胜利归功于朝鲜义军,很显然是出于民族自尊心;日本方面则刻意淡化侵略战争,把“侵略”说成“出兵”。总之都出于小心思。

客观说来,朝鲜王朝的请兵以及明军的援助,反映了16世纪宗藩朝贡体制下朝贡国对明代中国的信任和依赖,而大明的出兵则体现了作为“天朝上国”对藩属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更大的历史维度来说,“万历朝鲜战争”中朝两国的胜利,有效维护了朝贡体制下的东亚秩序。

没想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二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