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10年05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够为普通网友提供专业的军事基础知识,二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2004年,战争漩涡中的巴格达。一只瘸腿的虎纹流浪猫从空荡荡的大街上走过。没有“滴答”闪烁的定时器,没有插在炸弹上的红线蓝线,一群美军大红1师的士兵躲在民宅院子里等待着工兵EOD分队的到来——这就是201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给我们展示的、士兵眼中的战争。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部文艺片。不过该片在武器装备道具的细节上精美细腻,使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图示:美陆军EOD小组在伊拉克某地处置一起路边炸弹爆炸现场。爆炸装置设置在一辆遗弃在路边的汽车里,因预警及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拆弹部队》炮制内幕

《拆弹部队》讲述了2004年前后美军驻伊拉克的某爆炸物和弹药处理小组(EOD)3个士兵的故事。那正是反美武装各类路边炸弹活跃的时期,士兵们不仅要对付哑弹和俗称“路边雷”的爆炸物,也要收拾难缠的“人体炸弹”,还得应付战友不断伤亡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影片用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笔调对大量惊心动魄的拆弹细节进行了描写,令人大开眼界。这主要得益于无处不在的专业指导。影片聘请了退役的EOD专家詹姆斯·克利福德作为军事顾问,并安排主要演员在EOD小组培训。因此观众可以注意到,演员行走时都会躲开地上的可疑杂物和草丛。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图示:电影《拆弹部队》的海报之一。画面中心是一个典型伊拉克路边炸弹(IED)——用钢条焊接在一起的两枚炮弹,起爆装置用电子表控制,主起爆药是缠上铁钉的塑胶炸药。

影片外景地在约旦-伊拉克边境(以往好莱坞惯常在 摩洛哥拍中东题材),一些场景距离伊拉克边境不过10千米。影片还雇用了逃难到约旦的伊拉克人作群众演员。片中的贝克汉姆男孩、结尾的伊拉克“人弹”都是剧组请来的难民。由于是政治、军事题材的敏感性,影片拍摄中经常有阿拉伯人向剧组投石块,甚至还有枪击发生,所有这些使得剧情更令观众如身临其境。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不过美军公共事务部门的军官认为,《拆弹部队》是一部好莱坞风格娱乐片。由于侧重戏剧性情节以及军人形象描写不准确,美国陆军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影片拍摄。在美国陆军看来,《拆弹部队》和当初反映海湾战争丑闻的《生死豪情》一样,并不是一部主旋律的军教片。但普通士兵还是比较喜欢这部以他们的视角看待战争的影片。角色的制服、标志和道具都符合伊拉克战场实际情况。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图示:反映海湾战争丑闻的影片《生死豪情》,没有一味的宣扬主旋律,而是揭发了战争的残酷以及身处战争中人心的黑暗一面,同样也展示了梅格·瑞安饰演的女军人在危机关头,所表现出的真正军人的勇气。

认识IED

和以往好莱坞影片中的炸弹不同,《拆弹部队》中这些危险笨重的炸弹并没有设置复杂精巧的定时器提醒人们何时爆炸,也不会给拆弹人员足够长的时间拆除。和它们相比,我们以前在影视和新闻中所见的地雷、炸弹都显得过于浪漫乃至充满喜剧感了。片中总共出现了7组不同类型的炸弹。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IED,即“简易爆炸装置”。

IED这个术语并不是美军原创,而是英军在和爱尔兰共和军等恐怖组织斗法时发明的。二战时期的欧洲抵抗武装、越战时期的越南游击队等多使用手榴弹、地雷等制式武器杀伤敌人。没有制式武器来源的爱尔兰共和军以及后来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则请技师研制各类精巧的电子起爆器,使用化肥等民用物资来大批制造武器。这类土制炸弹被命名为IED。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美军拆弹手正在挖掘一枚深埋的用迫击炮弹做成的IED

伊拉克战争中,IED被反美武装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有反人员的预制破片IED,还出现了具有空心装药和金属射流的反装甲IED、连环触发的IED,甚至有氯气装置的化学IED等。伊拉克战场美军40%的阵亡是由IED造成的。IED也是阿富汗战争中反美武装重要的武器。

片头的第一枚IED是伊拉克最常见的“路边弹”一一大口径榴弹。它们多为152毫米或155毫米口径。伊拉克战争期间,伊军遗弃的大量弹药流落民间,同时也有不少未爆的美军炮弹散落荒野。这些弹药被反美武装高价搜罗起来,成为危险最大的一类IED。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拆弹手詹姆斯一次拉起6枚串联在一起的IED(全是155毫米榴弹),其爆炸威力足以摧毁整个街区

制式大口径榴弹弹丸重量40~50千克,装药量约7千克,爆炸威力、破片效应和可靠性都远远超出作坊里的山寨弹药,多枚同时起爆甚至能摧毁主战坦克,如果在闹市区爆炸,会造成数百人伤亡的惨案。

片头第一枚IED爆炸时的效果非常真实。在如火山般的冲击波与飞溅的碎石之下,半径25米内的有生目标全部荡然无存,连重甲防护的拆弹手也不能幸免。其震撼效果绝非国内影片一律以汽油弹造势可以类比。第二幕中,6枚155毫米炮弹被起出时,笔者看得心惊肉跳。只不过因担任人工起爆器的伊拉克人临阵逃脱,才未出现惨烈场面。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图示:拆除IED应该算是目前世界最危险的工作之一。面对近在咫尺的大当量爆炸,拆弹手即使身穿厚重的防护服也无法全身而退,重伤已经算是最幸运的结果了。

伊拉克的IED并非神秘的高技术武器,由于多采用“从五金店里买来的”破烂民用机电器件制作,做工低劣、可靠性差,常常在地下作坊里或埋设过程中误炸,将武装分子自己炸死。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美军拆弹手发现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制造车间。桌上各种工具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本化学专业书籍。

大口径炮弹相当笨重,反美武装常利用车辆作为IED的载具。炮弹爆炸时飞散的车壳碎片还会进一步增加杀伤力。这就是片中出现在联合国机构内的“汽车炸弹”型IED。男主角詹姆斯坚持在拆弹时不用机器人,也没有采用那些小巧奇妙的拆弹设备,而是用最笨的办法将其暴力拆除。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拆弹手詹姆斯打开汽车的后备箱,发觉找不到爆炸装置的控制器,这是一个典型的连环爆炸装置。

就在詹姆斯拆弹的同时,对面阳台上有个人用摄像机对着他拍摄——反美武装在这种场合经常利用网络来记录和传播其“成功案例”的视频信息,使IED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战略武器。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反美武装还有更危险的“人体炸弹”和诡雷,影片中展现最危险血腥的两次排爆和两次袭击都属于此类。这些手段令人防不胜防,即使拆弹专家强自镇定也难以掩饰内心的恐惧不安。影片对IED的凶险刻画隐喻了一个观点——人才是最危险的武器。

EOD战术的真面目

反爆炸物战术也是在北爱冲突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IED的愈演愈烈,目前它已成为综合了技术、设备、情报和人员的一项专业领域。片中B连的拆弹分队由詹姆斯军士、桑伯恩军士和小兵艾尔奇志3人组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詹姆斯是拆过873个炸弹的老工兵,桑伯恩则是情报部队出身,而欧文负责在拆弹过程中提供通信支持,并负责观察和掩护、装设引爆用的装药等工作。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美军拆弹小组经常由多人组成,执行任务时各负其责。

尽管《拆弹部队》首次将拆弹的诸多细节在银幕上公开,一些美军EOD分队的老兵仍然对部分细节不满意,大概是这些专业人士的职业病在作怪吧。

他们说,詹姆斯一次性起出6枚炸弹而不顾可能存在陷阱的做法极其危险;用撬棍来对付装有IED的货箱、撬不开还用脚踹、到处乱戳一气的鲁莽做法换了他们一定会开掉这个兵;片头拆弹人员进入炸弹现场时,EOD成员之间还在使用电台聊天,这是被严格禁止的。还有老兵指出,EOD小组的拆弹手穿防护服时,贴身的衣服通常是利于排汗的连体工作服,而不是普通作训服。此片被如此挑刺,说明它还是能入职业人士法眼的。毕竟它是少有的认真描写EOD工作的影片。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一般来说,真正的拆弹过程和技术往往不对公众进行宣传,以免此类敏感技术和知识为不法分子所知悉,也许这是本片淡化一些技术细节的原因。排爆的基本原则是要根据IED的危险程度和距受威胁目标的远近程度来进行决策。人口密集地区和荒僻地区的IED的处置策略肯定完全不一样。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冲锋在前的机器人

在实战中,EOD普遍使用遥控机器人。真正受过正规训练的EOD人员不会动辄就拿一把剪刀去选择蓝线红线。他们会尽可能远离可疑物品,把工作交给也就是俗称“手推车”的遥控机器人特种设备去完成。这种工具最早也诞生于北爱冲突。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目前,最新型的拆弹机器人可以用车载的传感器和侦察设备告诉技术人员可疑物品的成分、数量,还可用遥控机械臂去进行一些简单的搬运、拆卸操作。对于小型爆炸物,EOD可以用12号霰弹火药推动的水炮来摧毁爆炸物,但本片并未见使用。片中也很少见到便携式X光设备。

《拆弹部队》中的技术装备基本都由原厂提供,这在同类影片中也是罕见的。片中HD-1拆弹机器人的生产商“遥技术公司”是格鲁曼公司的子公司,这是一家老牌生产商,生产重量从100千克到4吨的各类排爆机器人。最重的一种机器人是为以色列军方研制的,其手臂力量很大,可以将车辆的侧门撕下来。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美军"拆弹部队"装备的拆弹机器人

1993年年初美国韦科庄园大卫教案期间,联邦调查局使用了两种机器人,其中之一就是遥技术公司的AndrosVA型机器人。南非警方在总统选举之前购买了4台遥技术公司的排爆机器人。它们在选举过程中执行了100多次任务。目前美国执法部门一大半排爆机器人均来自遥技术公司。它们参加过亚特兰大奥运会、超级碗等大型活动现场的安保工作。其丑陋而独特的形象深入民心,以至于迪士尼的卡通片《Wall-E》都借鉴了它的元素——清洁工机器人Wall-E的眼睛是用遥技术公司拆弹机器人的摄像机改造的。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美国空军的遥控拆弹机器人采用轮履混合行走机构,可以攀越台阶,机械臂上还安装有大口径水炮。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拆弹机器人也有“翻船”的时候。机器人拖挂的拖车因轮子松脱而无法遥控拆除炸弹。

海湾战争后,美国海军曾用这种机器人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空军基地清理地雷及未爆炸的弹药。空军还派出5台Andros机器人前往科索沃,用于爆炸物及子炮弹的清理。空军每个现役EOD及航空救援中心都装备有一台Andros Vl。

本片使用的HD-1是遥技术公司的最轻型机器人。它采用轮履两种模式驱动,重量不过92千克。3个士兵恰好可以将其从“悍马”车上搬上搬下。从片中的细节看,这台机器人有彩色驾驶摄像机、后向摄像机和机械臂摄像机。控制箱上打着显著的格鲁曼公司logo。操控面板上机器人各个部位的操作开关一一布置在对应的图示位置,以利于操作手进行直观的控制。没有经验的新手(比如演员)只需要两天半就可以掌握操纵技巧。相比之下,国内的同类产品相对笨拙,差距明显。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拆弹手在组装排爆机器人,让其拖挂装有塑胶炸药的拖车前往排爆。

HD-1毕竟是大厂产品,体积虽小但设计不凡。它可以用自带电池独立工作4小时,速度7千米/小时,越壕宽0.65米,越障高0.2米,通过能力相当不错,已经有点战斗机器人的味道。由于体积小,HD-1可以轻松地钻到汽车下面等人员难以到达的地方。这型车的可靠性相当高,防水防尘,能在人无法忍受的恶劣环境下工作。

HD-1的用途取决于机械臂的接口。片中的HD-1只装备了简单的机械臂,实际上这个机械臂最大举重能力达15千克,可以装霰弹枪、胡椒喷雾器、37毫米防暴枪、战术强光灯、电锯和破窗器等装具。HD-1有无线电和光纤(光纤可以抗电磁干扰)两种控制手段,还有昼用瞄准具、微光夜视瞄具、双耳音频探测器、化学探测器、卫星定位系统、目标跟踪用的前视红外传感器等。片中可以看到,它还能用拖车运载炸药——但拖车的可靠性显然不如机器人好。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图示: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魔爪”排爆机器人。另有一款在同型底盘上安装武器的机器人被称为“剑”,也曾被派往伊拉克进行测试,因出现“将枪口转向操作者”的致命失误而被退回。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一辆HD-1的价格不过10万美元,如果机器人执行任务失败没能撤回,那就意味着又挽救了一个拆弹人员的生命。但在《拆弹部队》片头,詹姆斯的前任在机器人牵引的小拖车发生故障后,穿上Hurtlocker前去拆弹,结果被反美武装遥控引爆而身亡。这也是影片中最为专业人士争议的一点。

什么是Hurt locker

机器人无法完成任务时,才会让人员穿着防护服进入现场。防护服是拆弹部队最基本的装具,其英文俗称为Hurt locker,也是本片名字的来源。《拆弹部队》中的防护服均是来自一家名为艾伦前卫的美国公司。产品系列名称是Med-Eng。该系列最好辨认的特征是胸前护甲上缩写为ME的logo。它是目前各国军警爆炸物分队中大量使用的防护服,连俄罗斯内务部队也在使用。

排爆防护服其实是一种重型防弹衣。普通步兵防弹背心主要针对枪弹,只防护单个弹着点。而排爆服不仅要防御弹片,还要全面防御爆炸的三大杀伤机理——超压、烧蚀和机械冲击。因此,排爆服的材料既要防弹也要防火,结构上需要有诸多缓冲和吸能的考虑,在腹股沟等关节部位尤其要加强,全套装具的总重远超出普通防弹背心。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美国空军排爆人员穿着EOD-8型排爆防护服进行排爆训练

一些最新的排爆防护服采用“三防”密封设计,一般人穿上之后呼吸困难,闷热难忍,很可能休克过去,更不要提自如行动了。Med-Eng的防护服比较重视人机工程,防护面罩视野宽阔,内置有完善的听力增强设计和通信接口,还带有电池驱动的风扇输送新鲜空气进入内部进行通风。头盔采用稳定装置设计。片中可以看出排爆人员穿着它奔跑时也不会前后晃动。

《拆弹部队》开头部分,阵亡的拆弹手穿着1997年前后设计的老款Med-Eng EOD-8型。而詹姆斯穿着最新的EOD-9型防护服戴着9A型头盔,头盔外部的一对照明灯分别提供泛光和聚光照明。EOD9型防护服是一种有“三防”能力的设备,头盔部分可以附加自主呼吸系统。这样即使对方使用脏弹或氯气弹也不能伤害拆弹人员了。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EOD-8型排爆防护服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EOD-9型排爆防护服

拆弹之外的龙套

著名演员拉尔夫·费因斯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人品下作的“赏金猎手”。2004年是美军“扑克牌”通缉令走红的时期。费因斯的人抓到了两个伊方高级人员,却在荒漠中遭遇反美武装的狙击。费因斯的人马和当地人一样蓄须、扎阿拉伯头巾,配备着轻便可靠、弹药好找的AKMS突击步枪和皮实耐用的Glock 19手枪,但步枪全加装了战术瞄准镜和RIS战术握把。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行动时,“赏金猎手”们一般会装扮当地人的模样,脸上也会蓄须,尽量不引起旁人的注意。

这就是典型的伊拉克雇佣兵或保安承包商的做派:心狠手黑,金钱至上,军事素质徒有其表。这组人遇到伏击后,片刻就打光了“悍马”车载M2型12.7毫米勃朗宁机枪的弹药,自废了这个射程达2千米的远程压制火力。

反美武装狙击手用一支罗马尼亚的PSL步枪,在携带单筒望远镜的观察手协助下,连续消灭了3个雇佣兵。PSL狙击步枪外观与著名的俄制7.62毫米SVD狙击步枪很相似,也使用PSO-1型4倍瞄准具。但PSL步枪的内部结构却是放大版的AK-47,属于长行程的活塞导气自动原理。它和SVD的活塞短行程自动机大相径庭。从外表看,其枪口制退器等细节与SVD不同。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罗马尼亚产7.62毫米PSL狙击步枪

此枪的精度和SVD基本属于同一水准,是600米内的火力支援武器。一些射击爱好者认为,用PSL或SVD这类步枪在800米距离上很难打中人体大小的目标。除非射手的作战经验丰富,对枪支的性能也了如指掌。不过片中费因斯扮演的雇佣兵战术素质低劣,只用自带的M107反器材步枪开了一枪,就被PSL击毙。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反美武装狙击手曾使用一支PSL步枪干掉了一整队“赏金猎手”。水平也算了得。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桑伯恩军士曾在情报部队工作,可能受过狙击训练,加上在排爆作业中经常需要使用大口径反器材步枪来破坏IED,因此他接过M107后能与反美武装对射,并全歼了狙击手。这段狙击战发生在800米距离上,细节之丰富颇为罕见,空间位置感也非常清晰。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图示:剧照:突如其来的伊拉克反美武装狙击手让美军排爆小组成员拿起了狙击步枪还击。在美军的训练教程中,排爆小组进行狙击训练的目标是那些适合用大口径弹药消灭的爆炸装置。

片中死者的血污和沙砾凝结在弹夹上,使得M107供弹不畅。这类由弹夹引起的供弹故障其实也是西方步枪最常见的一类故障。片中设计了士兵先后用口水和驼峰水囊清洗血污弹药,射手长时间瞄准导致紧张口渴,进而引起视线模糊;年轻士兵欧文面对背后羊群中的人影犹豫是否开枪等细节,尤其显得生动。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本片对轻武器的描写也很准确到位。例如伊拉克警察使用民主德国版本的AKMS突击步枪,采用侧折枪托;而完全机械化的大红1师士兵大多使用短小的M4A1卡宾枪,且不同角色的瞄准具和附件略有差别。欧文的M4卡宾枪上安装了M68AIMPOINT瞄准具和战术手电,桑伯恩军士的卡宾枪装有ACOG瞄准具。M4A1卡宾枪精准轻便,左撇子射手欧文用左手射击也不会碍事。影片后期制作刻意淡化了狙击等戏剧化的成分,所有枪瞄的视角镜头一律没有十字线分划,但却加上了色差,显得更为真实。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美军桑伯恩军士手持的5.56毫米M4卡宾枪配有ACOG瞄准具。精确瞄准火力对于在城市复杂环境下作战的排爆人员非常必要。

在个人装具方面,拆弹小组成员都身着新式MOLLE II规格的防弹背心,胸前的挂带上插有各种需要快速取用的工具,如巴克公司或戈博公司的多用途钳子、蝴蝶公司的战术折刀、LED战术手电、oakley公司的太阳镜以及备用的电工胶布等。背后则是不需要快速取用的单兵装具,如驼峰水囊、ASP塑料手铐等。背后的单兵对讲机包里装有大型摩托罗拉数字“军刀”对讲机,水壶也用新型的MOLLE II规格水壶包携行。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任务重压之下濒临崩溃的欧文。他胸前佩带的蝴蝶公司战术折刀比较吸引户外爱好者的眼球。

詹姆斯的盔罩和防弹背心还是老式的三色迷彩布料,而不是新型的ACU数码迷彩布料,显示出此人资历较老。徽章、名牌、个人用品等这类微小细节让熟悉伊拉克战事的退伍老兵观众们赞不绝口。

可能是影片在约旦拍摄的条件限制,加上美军官方不支持本片,因此《拆弹部队》重型装备方面有些将就。一个典型的破绽就是“裸奔”的“悍马”车。片中的增强装甲型“悍马”M1114实际上均为普通无装甲的“悍马”车,只在侧门加装了类似M1114的方门板和机枪塔。不过从中仍能看到军用“悍马”车内部的典型布局:靠近风挡中央安置着车载战术电台,其下是变速箱和仪表板部分,它们的凸出延伸贯穿整个车辆的传动轴方向。4个乘员的坐位沿着传动轴突起的两侧布置,操纵机枪塔的士兵则站在这凸出部之上。机枪转塔的座圈上安装了吊床形状的帆布带,可当作座位给士兵休息。座位后的平板车厢里固定安放着排爆机器人和防护服、弹药等特种设备。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剧照:剧中使用的“悍马”并非实际装备,而是道具师按照增强装甲型“悍马”的外形进行改装的。

由于美军不肯提供现役的“斯崔克”轮式装甲车,负责本片的查尔斯泰勒道具公司只好用南非产的6×6装甲车来代替。

尾声

影片画龙点睛的一段莫过于詹姆斯和幼子的一段对话。随着时间流逝,这位大男人的玩具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床底下一堆差点要了他性命的IED引信。无论排7颗炸弹,还是排800颗炸弹,都难以填补排爆专家寂寞的内心。正如《纽约时报》战地记者克里斯·海志的一句名言:战争是毒品,不打不过瘾。影片暗示着战争已经超越了IED、扑克牌、承包商等标志性的内容,令那个世界中的每个人都癫狂。

奔走相告(拆弹部队)拆弹部队电影解说“一窍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